潮起潮落、再到消亡,谈谈蹴鞠运动的兴衰与各朝代的社会背景关系

潮起潮落、再到消亡,谈谈蹴鞠运动的兴衰与各朝代的社会背景关系

可见当时百姓的玩乐中就有“蹴鞠”这一项。在《西京杂记》中:“斗鸡蹴鞠,以此为欢,今皆无此,故以不乐。”也证实了这一点。在《战国策》中也明确的记载了蹴鞠这一活动。到目前为止这就是我们对“蹴鞠”起源的研究。因此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可信。

二、秦汉蹴鞠的大落大起

1、秦朝时期的萎靡

蹴鞠起源于齐国,从《史记》中可以看出它当时在都城也是较为普遍的存在。但是到了秦朝一统天下的时候,“蹴鞠”出现了萎靡的情况。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以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,他在建国之后,在各方都规定了相应的制度来维护统治。并禁止私学的发展,开始设立官学,但是在春秋时期“蹴鞠”是一种民间性活动,所以在秦一统天下的时候,“蹴鞠”并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。还有一种原因是当时秦朝为抵御外敌大兴土木,修建长城,致使很多百姓进行劳役,在这样的背景下“蹴鞠”也没有兴起的条件。

2、汉代时期的复兴

但是到了汉代时期,“蹴鞠”又重新开始复兴起来,而且在当时是相当普及的,上至统治阶级,下至黎民百姓,人人都可进行“蹴鞠”这项活动。甚至在汉代的军队中也出现了“蹴鞠”。可见当时蹴鞠的普及,并且在《盐铁论》和《汉书》中也有记载在西汉时期上至宫廷以“蹴鞠”为日常娱乐性活动,并广招精通蹴鞠的门客;下至市井阶层也常常进行“穷巷蹴鞠”;而且汉代还出现了专门记载“蹴鞠”的书籍。

在汉代时期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:一是在军中广受欢迎,他常作为训练军队的一种方法,以蹴鞠来训练军队作战的团结性;还有一种是作为日常的娱乐性活动,因为蹴鞠这项活动不受时间地点,人数的限制,所以就被当为一种消遣性活动,广受人们欢迎;最后是作为一种竞技性的比赛为主,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,在专门的鞠室内,场上分为两种队员,每队有六个人,以进球次数多者为胜,类似于现在的竞技体育。这三种展开形式也说明了当时“蹴鞠”的应用范围之广。

三、唐朝时期蹴鞠的繁盛

1、唐朝蹴鞠的背景和制造工艺

唐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度繁盛、开放的时期,各类文化,技艺等在此阶段达到了繁盛阶段。自然而然“蹴鞠”在这个时期也是繁荣昌盛的发展阶段。并且在这一时期,“鞠”的外表形式发生了变化,由原来的汉代的“以韦为之,中实为物”到唐朝的充气“鞠”。这一点在在《初学记》中:“古用毛纠结为之,今用皮,以胞为里,嘘气闭而蹴之”,可见制作方法由原来的里面装毛发之类,到唐朝的嘘气蹴之。工艺上可以说是得到了一个大的进步。

2、唐朝蹴鞠的表现形式

在唐朝时期蹴鞠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,其中有两种为主要的流传形式。一种是娱乐性蹴鞠“打球”,这种的蹴鞠活动既可以一人单独蹴鞠,又可多人同时进行对踢。由于这类的蹴鞠多以表演为主,所以在唐代时期就兴起了女子蹴鞠的现象。在王建的《宫词》中:“寒食内人常白打。”就表现了当时女子以蹴鞠为乐,在王维的《寒食城东记事》也记载了这一类蹴鞠运动。另一种就是以比赛为主要的蹴鞠形式,在唐朝时期在鞠场设置了一个球门,但是球门在三丈的高台上,比赛时以投球为主,可见这类的蹴鞠运动更偏向于竞技性。

四、宋朝时期的繁荣

1、宋朝蹴鞠的背景和工艺

宋朝时期统治阶层更重视于文治;生产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;坊市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大量的勾栏瓦舍纷纷出现,这也使得蹴鞠类的体育运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。同时在宋代时期蹴鞠的制造工艺又发生了一次新的创新,宋朝时期将原来鞠的外表八片皮革改为了十二片,并且采用里部缝制的方法,使整个鞠的表面更加美观和光滑,而且在重量方面也有具体的规定。例如在《蹴鞠谱》中:“密砌缝成,不漏线角,香皮十二,方形地而圆象天。”就可看出当时的制作技巧。

2、宋朝蹴鞠的表现形式

宋代的蹴鞠就不似前代蹴鞠的多样性,它主要是一种娱乐性竞技表演。这种蹴鞠表演主要有“筑球”和“白打”两种。当时“筑球”主要作为重要宴会的娱乐表演或者外交的礼仪活动。它是一种带球门的蹴鞠活动,但和前代相比它的竞技性已经弱化;另一个“白打”在唐代时主要为女子表演,它是一种不用球门,以花样表演为主类型。虽然在宋代蹴鞠仍然非常的繁盛,但是它的娱乐性过多也为后来衰落埋下了伏笔。

五、蹴鞠的消亡

1、元代蹴鞠的落没

元朝时期,蹴鞠从原来的半竞技半娱乐为主演变成了只供观赏性的活动。例如在关汉卿的《妓女蹴鞠》中就展现了蹴鞠已经和歌舞一样是宴会上的一种观赏节目,这也促使了蹴鞠最后的泯灭。而且在元代时期可以说蹴鞠并没有任何的创新与发展,当时整个社会的享乐风气也较为严重,又加上蹴鞠从宋代传下来就已表现了娱乐性的逐渐加强。由于元代蹴鞠的如此的风气,致使到了明清时期已经退步了只是一种娱乐形式,难登大雅之堂。

2、明清时期蹴鞠的消亡

蹴鞠到了明清时期就从整个的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彻底的消亡了。清朝是以满族人为统治者的朝代,满族人善骑射,当时的统治者就对民间蹴鞠活动颁布了禁止政策,例如乾隆时期,民间基本上就已经看不见蹴鞠这项活动了。但是后来清朝统治者也进行了一次复兴蹴鞠的活动,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,可以说是落日的余晖。

随之而来在清朝中期的时候,西方传教士的来到,使西方的足球传入到了中国,致使当时的人们开始追求于足球的娱乐方式,也使得我国传统的蹴鞠的地位一落千丈,难有立足之地。到了晚清时期基本上已经再无蹴鞠的出现。在清代时期蹴鞠的衰落,和当时的统治者有极大的关系,统治者的不提倡也表明了他最终消亡的结局。

五、总结

这就是我国蹴鞠的演变与发展,以及最后的消亡。直到现在他只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于博物馆之中,可以说这是一种惋惜。蹴鞠的兴起与繁盛是因为当时开放的社会环境,最主要的是统治阶级的提倡。至于后来的消亡也是因为统治阶级的禁止政策。可见在中国封建帝制王朝,一种文化的兴起和繁荣,统治阶级是最根本的原因。

参考文献:

1、《中国古代体育》

2、《传统体育运动》

3、《中国文化概论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【泰拉瑞亚】切鞭攻略
365bet娱乐场平台

【泰拉瑞亚】切鞭攻略

📅 07-01 👁️ 1069
海贼无双3 剧情模式全支线与完美完成度攻略
365bet客户端下载

海贼无双3 剧情模式全支线与完美完成度攻略

📅 10-28 👁️ 8027
什么是带传动的弹性滑动
365bet客户端下载

什么是带传动的弹性滑动

📅 08-07 👁️ 4172